
我们常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:夏日里178炒股配资论坛网,皇帝或后宫妃子会在房间的角落放置两大桶冰块,同时让侍从站在旁边扇风。这样,冰块与微风相互配合,既能清凉解暑,又不会让屋内变得过于寒冷。
然而,有人可能会疑惑: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,为何他们还要穿得这么严实?不能稍微穿得轻便一些吗?
其实,古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保守,甚至有些方面比现代人还要开放。最初,古人穿衣的目的是为了保暖和遮羞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对衣物的舒适度和美感越来越重视,特别是贵族阶层,他们有更多的选择,服装的面料也逐渐丰富起来,常见的有绫、罗、绸、缎等不同材质。
其中,绫面料因为质地丝滑而受到古代皇室贵族的青睐,尤其在夏季,这种面料以其良好的透气性成为贵族们的夏季首选。可是,绫的生产工艺复杂,成本也很高,因此只有贵族才能够穿得起,普通百姓几乎接触不到。
古代人非常注重仪式感,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,夏季的穿衣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。例如,古人会根据入夏、仲夏、出夏这三个阶段来调整穿着。
刚入夏时,人们通常会选择穿布衣。随着丝织技术的进步,到了后期,布衣逐渐被纱衣取代。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尔”这句话中,“布衣”是用来指代底层百姓的。可以看出,贵族和百姓在夏季的衣着不仅在材质上有很大差异,风格上也有所不同。
展开剩余65%到了宋代,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,传统的宽袖长袍不再适应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,许多人开始摒弃了繁琐的设计,衣服变得更加简便。到了明代,纱衣逐渐流行起来,虽然在明朝之前已经有纱衣的存在,但由于纺织技术的限制,能穿得起纱衣的人还是比较少。
唐朝时,流行的纱衣非常薄,轻如蝉翼,尽管其中有内衬,但仍然给人一种透视感。尽管这种服饰可能会引起一些“正义人士”的指责,但在当时那个开放的社会中,这种服装却十分流行。
这种纱衣不仅轻便,而且容易折叠,折叠起来后可以像鸡蛋那么小,方便携带,成为出门必备的单品。官府也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规定官员的服装标准,例如“夏祭,百官朝、祭服用纱”,即夏季的祭祀服装通常以纱衣为主。而宋代的端午节、明代四月的入夏,清朝的四季更替,都会根据不同季节规定着装,体现出衣冠的变化和制度化。
盛夏时节,气温极高,人们通常会穿上更加凉爽的葛衣。葛衣是纱衣的替代品,葛是一种草本植物,早在先秦时期,人们便开始采摘葛叶,《诗经》中就有提到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”等诗句。
然而,制作葛衣并不容易,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获得一块葛布,用于制作衣物。葛布的透气性比普通的纱布还要好,因此成为夏季常见的衣物。由于其轻薄透明,女性穿着时常常需要内搭,因此“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”,意味着夏季穿着凉快的葛衣时,外出时必须穿上外衣遮掩。
对于普通男性而言,夏季的着装要求并不那么严格,尤其是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和小工人,常常直接赤膊上阵。宋明时期,由于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尚未完全影响,许多家庭的女性在家穿的夏装,常常只是简单的肚兜样式内衣178炒股配资论坛网,外加一层薄纱,十分凉爽。这种穿法今天可能有人都不敢尝试,但古代人可比你想象的还要开放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